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7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62.
绿地土壤入渗及其对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入渗是水分通过地表进入土体形成土壤水的过程,是评价土壤水分调节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本文介绍了土壤入渗理论、测定方法及影响因子;探讨了绿地土壤入渗对城市雨洪消减、地下水补给、污染物净化和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国城市绿地土壤入渗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针对绿地土壤入渗的重要作用而中国普遍对其认识不足的现象,提出了绿地土壤入渗研究和应用的四点建议:(1)尽早将土壤入渗作为中国城市绿地土壤质量评价的技术指标,完善绿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2)加强绿地土壤入渗的基础研究;(3)加大绿地土壤入渗改良技术的应用研究,研发适宜中国应用的绿地入渗改良集成技术;(4)改变传统的绿化工程土壤建设和养护模式。  相似文献   
63.
以浙江庆元、湖南洞口和湖南靖州3个种源的赤皮青冈1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称量法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5%~80%(对照)、55%~60%(轻度干旱胁迫)、45%~50%(中度干旱胁迫)和30%~35%(重度干旱胁迫),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赤皮青冈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和蒸腾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下,3个种源赤皮青冈幼苗叶片的总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均显著降低.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栅海比)、气孔长度和宽度随干旱程度的增强而显著减小,而气孔密度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而显著增加.干旱处理对叶片主脉厚度无显著影响,木质部厚度的变化因种源而异.叶片结构的变化引起生理功能改变,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赤皮青冈幼苗的蒸腾速率显著降低.对照和各干旱处理湖南洞口种源幼苗叶片的下表皮厚度、栅海比、气孔密度显著大于其他2个种源,蒸腾速率显著小于其他2个种源,表明湖南洞口赤皮青冈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64.
为探究大豆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对其生长和氮素吸收效率的影响,本研究选用"华夏3号(A)"、"桂早1号(B)"和"中黄24号(C)"3个亲缘关系不同的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为实验材料,其中"华夏3号"为本研究的目标大豆品种,"桂早1号"为"华夏3号"的亲本之一,"中黄24号"与"华夏3号"无亲缘关系。设低氮(LN 0.6 mg·L-1)和高氮(HN 60 mg·L-1)2个氮素水平,以砂培盆栽方式培养。每盆种大豆4株,其中2株为华夏3号(A),另外2株为华夏3号(A)或桂早1号(B)或中黄24号(C),共有LN-AA、LNAB、LN-AC、HN-AA、HN-AB和HN-AC 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表明:"华夏3号"与远亲缘大豆"中黄24"共同种植时其植株生物量、总根长、根体积比与近亲缘大豆"桂早1号"共存时显著增加,其中总根长、根体积在低氮处理下分别增加50%和57%,高氮处理下分别增加46%和50%;与远亲缘大豆共存时,"华夏3号"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增强,低氮和高氮处理分别增加56%和49%;盛花期大豆的茎叶全氮含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鼓粒期高氮处理下"华夏3号"与近亲缘大豆"桂早1号"共同种植的处理(HN-AB)的茎叶全氮含量显著高于与远亲缘(HN-AC)共同种植的处理,且低氮处理下也有相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可能具有亲缘识别的能力,且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5.
福建三明米槠次生林皆伐后形成人促更新幼林(AR)与米槠人工幼林(CC)、杉木人工幼林(CL),以保留的米槠次生林(CK)为对照,利用微根管法比较不同更新方式初期细根(直径≤2 mm)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 1年内,AR、CC、CL和CK细根的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22.5、253.1、197.2和162.8 g·m-2.4种林分细根总生产力大小为:AR (284.0 g·m-2·a-1)>CC (182.6 g·m-2·a-1)>CL (136.7 g·m-2·a-1)>CK (15.4 g·m-2·a-1).AR和CC春季生产力最大,CL秋季最大,CK冬季最大.CC表现为其他植物细根生产力多于目标树种,CL表现为目标树种细根生产力多于其他植物.AR和CC总细根的月生产力与各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CL的其他植物细根月生产力与月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3种更新方式下幼林细根的年生产力和年均生物量都以20~40 cm土层最大,且以0~1 mm细根占主体.采用人促更新方式的幼林细根生物量和生产力大于人工更新方式的幼林,人促更新方式更有利于增加林地有机物归还、提高土壤肥力、维持较高生产力和降低更新初期林地碳源.  相似文献   
66.
以盆栽野皂荚2年生实生苗为材料,设置土壤NaCl含量分别为0.053%(CK)、0.15%、0.3%、0.45%和0.6%的盐胁迫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盐处理对苗木生长、细胞膜透性、细胞保护酶活性以及Na+和K+分布格局的影响,探讨了其耐盐阈值和机理.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加,苗木生长量逐渐降低,盐害指数逐渐升高;野皂荚可忍耐的土壤含盐量为0.42%.随着NaCl浓度增加,叶片相对电导率、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逐渐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土壤含盐量0.3%或0.45%时达到峰值;高盐胁迫下,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强可及时清除盐胁迫产生的氧自由基,进而缓解或避免膜脂过氧化作用对组织细胞的伤害.盐胁迫下根、茎、叶的Na+含量均逐渐增大,且呈现根>叶>茎的分布格局;K+含量和K+/Na+呈下降趋势,呈现叶>根>茎的分布格局;K+-Na+选择性运输系数(SK+·Na+)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逐渐升高,且叶SK+·Na+高于茎SK+·Na+.野皂荚耐盐机制是根系拒盐和叶片耐盐;盐胁迫下,根系Na+累积能力增强可控制Na+向地上运输以避免盐害发生,叶片K+选择性吸收和累积能力的显著提高可忍耐和补偿Na+对组织的伤害.  相似文献   
67.
覃道凤  李婷  戴璨   《生态学杂志》2015,26(12):3865-3870
以野慈姑为材料,研究补充授粉的处理水平(单花、花序)和花粉质量(自花花粉、异花花粉)对花粉限制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 补充授粉的处理水平会造成花粉限制的程度不同(P=0.0021),单花水平的授粉会导致花朵之间的资源重新分配,从而影响结实;补充授粉的花粉质量会对结实造成影响,补充异花花粉比自花花粉能产生更多的种子(P=0.0497),且萌芽率更高(P=0.0428),表明该体系的花粉限制不是数量的限制,而是优质花粉的限制.不同的试验水平和花粉质量可能对花粉限制的评估造成影响,相关研究应尽量对整个花序或者植株进行补充授粉,材料允许时还应考虑自异花粉的对比试验,有利于更客观地认识和检测花粉限制.  相似文献   
68.
研究秦岭南坡商洛地区不同径级栓皮栎的地上部分构型、生物量及其分配和构型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径级栓皮栎地上部分构型与生物量的分配存在差异.随着径级的增大,栓皮栎树高、胸径和冠幅逐渐增大;平均递减率先增大后减小;栓皮栎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先增加后下降;不同径级栓皮栎垂直方向上的比叶面积为0.02~0.03,叶重比、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比的较大值在径级为Ⅰ、Ⅱ、Ⅲ时出现于树干中、上部,在径级为Ⅳ、Ⅴ、Ⅵ时出现在树干中部,径级进一步增大则在垂直方向上出现2个峰值,分别位于树干中下部和中上部.栓皮栎地上部分生物量中,树干生物量占71.8%~88.4%,枝生物量占5.8%~19.6%,叶生物量占4.2%~8.6%.随着径级的增大,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先减小后增大,而枝、叶生物量所占比例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栓皮栎地上部分生物量与树高、胸径、冠幅和逐步分枝率(R2∶1)呈显著正相关,与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R3∶2)呈正相关趋势,但相关性不显著.树干生物量、地上总生物量与树干递减率呈负相关趋势,枝生物量、叶生物量与树干递减率呈正相关趋势,但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9.
外源基因可通过整合型载体被整合到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染色体上,获得遗传性稳定分泌表达株.利用酵母信号肽MFα,对该信号肽蛋白酶识别位点的相关序列进行重新设计,使天然人TPO成熟肽在毕赤酵母系统中分泌表达成功.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进行分析,分子量约为66kD处蛋白条带可被TPO抗体识别;表达量约为0.1g/L;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与设计的一致;表达产物对小鼠骨髓细胞形成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megakary-ocytecolonyformingunit,CFU-Meg)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70.
人肝金属硫蛋白-I_A基因在鱼腥藻中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人工合成的人肝金属硫蛋白(metalothionein,简称MT)-IA基因插入至中间载体pRL-439上强启动子psbA后,再将其与穿梭载体pKT-210相连,得到大肠杆菌-蓝藻穿梭表达载体pKT-MT,用三亲接合转移法将pKT-MT转入丝状体蓝藻-鱼腥藻7120,经链霉素筛选,得到了稳定的转人肝MT-IA基因鱼腥藻.纯化单藻落,液体扩大培养.从鱼腥藻中提取的质粒经Southern印迹分析,确定人肝MT-IA基因已转入鱼腥藻7120中,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金属硫蛋白在转人肝MT-IA基因鱼腥藻中得到了表达.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表达量约为700μgMT/g鲜藻,重金属耐受性实验表明,得到了能耐受重金属-镉的转人肝MT-IA基因鱼腥藻,它将在清除水域中重金属污染和医药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